我永遠都記得,曾經有同學在語言學課堂上提問:「腦性麻痺是什麼?」老師當時很「幽默」的回答:「簡單的說...

一個只用左手寫字、左腳走路的平凡女孩,中度腦性麻痺患者,從事文字幻想業及社會學上癮者,觀察家與被觀察家。所有的歧視與不公平,每次霸凌都刻成身體的印記,決心用左眼冷靜卻好奇反觀察,用左手緩慢但堅持書寫的女性身障議題,展現最特別且真實的「經驗藝術」。
📣贈獎公告|揭開身障女子圖鑑|IG突破10萬追蹤了!!
感謝大家一路以來的支持跟鼓勵,讓我有動力持續創作~ 為了回饋大家,我自掏腰包送出兩台Google N...
身障心無礙|家會殺人?家人對身心障礙孩子的愛
自從12 歲開始了「叛逆期」,會頂嘴,不認同父母的話語,會因為要買貴一點的手表說謊後,父親沒有和我好...
什麼不讀讀社會學|《房間裡的大象》書評 : 身心障礙者職場的真凶
從前從前,有一個國王沒穿衣服就走上了街,卻沒有任何人敢說出疑問和實話,直到被天真的小孩揭穿了國王根本...
無限影展影評|身心障礙電影評論之多重障礙宇宙
從前,我們對身心障礙患者的印象幾乎從小說開始,例如西方經典《海倫凱勒》主角是一名失明與失聰的美國作家...
【不一樣的專訪2】|左邊女孩專訪x伊甸基金會(網路人氣圖文插畫家心中最大的秘密?)
在社群平台上,左邊女孩用身心障礙主題描繪自己的日常,引發讀者共鳴,一炮而紅,是她始料未及的。在這個空...
身障心無礙
公奴人生
什麼不讀讀社會學
其他
身障心無礙

我永遠都記得,曾經有同學在語言學課堂上提問:「腦性麻痺是什麼?」老師當時很「幽默」的回答:「簡單的說就是腦殘啊!」全班哄堂大笑。 到底什麼是「開玩笑」?有研究認為,「開玩笑」 根本不是一個獨立而有趣的語言,它是社會的產物,更是表現社會價值觀的一種直接形式。近年來,諷刺及負面型的笑話在社群蔚為流行,將地區群體、城鄉、性別、階級、外貌等差異當作搞笑的「地獄梗」,成為幽默的攻擊標的。 其中,「身體」更常 …
閱讀全文
閱讀全文

感謝大家一路以來的支持跟鼓勵,讓我有動力持續創作~ 為了回饋大家,我自掏腰包送出兩台Google Nest Mini,真正創造無障礙空間,讓你只要「動口不動手」,擁有最佳智慧小幫手~ one more thing... 就是揭開大家敲碗已久的左邊女孩隱藏已久的真面目!揭開屬於我的「身障女子圖鑑」! 不知道大家是否也有自己的#隱藏真面目? 一個和他人期待不同的、一個膽小害羞的、一個不想讓別人見到的自 …
閱讀全文
閱讀全文

自從12 歲開始了「叛逆期」,會頂嘴,不認同父母的話語,會因為要買貴一點的手表說謊後,父親沒有和我好言好語過,他們不解為什麼一個傳統家庭管教下為什麼會出了一個不受教的女兒?媽媽無時不刻監聽我的言行和偷看日記,我經常受罰,被皮帶抽、細竹子打得鼻青臉腫,還經常罰跪到天亮。那天晚上,他曾經抓著我的頭髮和頭去撞我家的牆壁,說我醫療費、復健費驚人、說我不是好女兒…,我連一滴淚都沒掉,只感到傷口的疼痛,像無數 …
閱讀全文
閱讀全文

從前,我們對身心障礙患者的印象幾乎從小說開始,例如西方經典《海倫凱勒》主角是一名失明與失聰的美國作家,社會運動家和講師,但我只記得故事總提到一位「正常人」蘇利文老師既有耐心又有愛心,最終才使凱勒成為人類的模範。另外打著感動人心的勵志故事,就是曾在台灣非常有名的《汪洋中的一條船》電影,電影中鄭豐喜是多麼的奮發向上和不畏艱難。過去這些故事不論是否誇大,都想表示「同情」和「感動」,好像障礙者絕不能幼稚或 …
閱讀全文
閱讀全文

在社群平台上,左邊女孩用身心障礙主題描繪自己的日常,引發讀者共鳴,一炮而紅,是她始料未及的。在這個空間,她很神祕、從不露面卻也很迷人,因為自身的人氣,都比不上可以自由的表述與倡議,她只期待能扭轉大眾對身心障礙者的印象。這一次,她與伊甸合作倡導無障礙文化,希望能與更多人分享心中最大的秘密。 文|蘇麗華 圖片提供|左邊女孩 穿著一襲紅色洋裝,右手拄著拐杖,這就是左邊女孩在社群圖文上的化身。身為中度腦性 …
閱讀全文
閱讀全文
公奴人生

勞動節剛過,台鐵罷工事件還在讓無數人不斷提出反思,那麼,我們應該如何提升職場的權益呢?很多人都會提出說「多元共融職場」。 什麼是多元共融職場(Diversity and Inclusion)? 近年看到許多國外企業報導及研究上,一直在提倡的新職場文化,這個理念強調在職場上廣納不同背景的族群,尊重且保有每個人的差異性,提升個人獨特性所能帶來的價值,最終達到職場平權。 以上這些價值觀看似新穎,但現今職 …
閱讀全文
閱讀全文

新老闆就職的那一年,他在新人訓練的開場白是:「公務員,都是米蟲!」 在疫情時代的今天,大家對於公職人員的印象不再是一種保守、遲鈍、官僚的負面刻板印象,但民眾認為「辛苦」的公務員仍集中在警消及醫護身上,其他機關的公務員就朝九晚五嗎?不是的,大家還記得前陣子的新北市金山區公所小編猝死嗎?隨著媒體主宰的時代來臨,行政院曾在會議直接要求各部會,需善用數位媒體工具宣傳自家的業績,公部門的課程也大量開設數位媒 …
閱讀全文
閱讀全文
5月20日啟動居家辦公第3天,打開了筆電,還無法連上線,無法刷卡(所以也完全不能報加班),因為資訊單位還未設置完成。接著收到一堆通訊軟體的訊息,同事們不斷的求救或告知這事只能等你來處理。當業界已經實行遠距辦公,甚至可以開專欄分享居家工作心情時,而臺灣政府的員工們,因為現實與口號的距離,因為各種限制和無經驗,原本只是備用的「居家名單」,當防疫升級,卻臨時被當作鴨子上架的犧牲品。 公務機關的居家辦公只 …
閱讀全文
閱讀全文
什麼不讀讀社會學

從前從前,有一個國王沒穿衣服就走上了街,卻沒有任何人敢說出疑問和實話,直到被天真的小孩揭穿了國王根本沒有穿衣服,大家才紛紛承認與剛才截然不同的真相。 其實,現實中集體沉默更頻繁出現,而且經常是造成政治、職場、人際等關係失衡的關鍵,它是掩蓋真相的兇手。例如,我們不會公開談論丈夫酗酒、領導人無能、某個平庸無能的同事恰好是老闆的親戚或同學們又欺負誰等事實。我們不會主動爲不幸的猶太人申辯,爲文革中打爲「反 …
閱讀全文
閱讀全文
因為疫情,大家原本喜歡的外出旅遊都暫時停止,甚至有很多人在家久了感到憂鬱和悲傷。但是,身為障礙者、青貧族和宅宅的我卻無法理解,如同大前研一的《低慾望社會》所述,更多時候,為了工作、家庭忙碌,放假只想休息睡覺、沒足夠的金錢去一趟夢想的旅遊,可能才是上班族的真實寫照。為什麼這麼人一定要旅行?旅行究竟是甚麼呢?有人說,可能是為了暫時逃避生活中的瑣事;為了去探索這個未知的奇妙世界;為抒壓、重新了解自我,甚 …
閱讀全文
閱讀全文
去年,我回了一趟母校給碩士新生演講,但我明明也在前年才剛畢業,因為當時演講反應熱烈,又快到了畢業季節,於是和大家低調的分享演講內容,祝每個還在學校奮鬥的你或想繼續進修的你順利畢業! 我心目中的社會學 有人說:「社會學是一門吃飽太閒的科學嗎?」 不知道大家心中對「社會學」想像是甚麼?或許和社工師、太陽花運動的形象又不太一樣,我舉個例子好了,如果觀察一間公共廁所,大家能聯想到什麼專業?是公共衛生、環境 …
閱讀全文
閱讀全文
肆、心得:除了孤獨,還能做些什麼? (一)網路世代的意義 父母的童年是在大自然中度過的,母親說她忘不了黃昏灑落的一地夕陽,稻田就像披上一層亮晶晶的黃金衫,遠處還有蟬鳴,家家都冒出了炊煙隨風飄散,外婆在家門聲聲親切的呼喚。而現今出生的孩子,全世界的日出和黃昏在Instagram隨時都能看見,螢幕的存在和家中的桌椅一樣;顯示出的畫面,比掛在遙遠的太陽和星星還要自然。五歲姪女的志願是當YouTuber, …
閱讀全文
閱讀全文
參、工具化走向人性化? (一)科技中立不中立 作者強調過去創造機器的重點是擺在有無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但不知哪一天開始,人類更加在意的不再是機器的智力,而是機器的感覺。其實,當你開啟了掃地機器人,也賦予了它所有的權力,是你命令這部機器代替自己,忠實且無情地進行清除工作,不論灰塵還是螞蟻,它無法分別也並不會產生罪惡感。或許吸入一隻螞蟻無關緊要,但換成自動駕駛的汽車 …
閱讀全文
閱讀全文
其他

小時候學寫作文,學的是文體、修辭、結構、句型和成語等等,如果寫得好,老師會用紅筆畫線,會畫個笑臉鼓勵你,那時候的寫作,是單純地的快樂、也是純真的,大家都寫過「我的願望」與「我的家人」,曾幾何時?我們的寫文章這麼斤斤計較和複雜?只剩「如何行銷」和「增加點閱率」變成了我們不變的題目。 別再被騙了,根本沒有自我定位,只有「定位注定論」 有人說「定位」是個航向,但是連動漫航海王的定位,最終都有個目的,那就 …
閱讀全文
閱讀全文
初次遇見他的時候,也是去年的這個時候,炎炎的夏天,他在影片說:「全台灣大約每20個人,就有1個人是身障者,而這20個人裡面,又有一個是帥哥,我剛好都是…」我想,這麼臭屁的男生,總有一天,我一定要好好揭穿他的真面目! 是的,他就是號稱台灣最懶的YouTuber,Leo、椅人(Chairman),一個不滿30歲的大男孩,在大學時意外的一場車禍重創脊椎,造成半身癱瘓,剛開始不只無法控制雙腳,還經常想著「 …
閱讀全文
閱讀全文
我是左邊女孩, 一個只用左手寫字、左腳走路的女孩,這怪咖徵文怎麼可以少了我,根本是為我量身打造的,有誰能比我更怪咖? 正常人?身心障礙者? 我看得見、聽得見、剛好有份工作、上了捷運沒有人讓座、沒有居家員服務、沒有領補助,還要樣樣靠自己。但我是常人嗎?我不是。我是腦性麻痺患者,領有中度身心障礙手冊,每個月要到大醫院報到,復健科、神經內科等拿各種藥品,樣樣不缺,但我像障礙者嗎?常被認為不像,所以,我到 …
閱讀全文
閱讀全文
你需要花多久時間才能創作出一篇文章呢? 三天?一星期?一個月還是更長的時間?其實,每篇文章都是作者們嘔心瀝血的孩子,總希望它能夠被閱讀者好好珍惜。但現實中經常不如人意,完成後可能想法會改變,想著那裡再修修改改會更完美;如果被媒體轉載,可能會大改標題、修正內容,大至需要接受市場及出版商的質疑、小至需要面對平臺和讀者的審查與問題,就像孩子生完還要照顧養育,彷彿這樣甜蜜的負荷,沒有結束的一天。 寫作之前 …
閱讀全文
閱讀全文
自從出了社會,在臺北租的小套房,無法開火也無法烹煮,加上工時每日平均十二小時,很自然成為便利商店的忠實顧客,哪一家出新品、哪一家又買一送一、哪一家出了集點可以換可愛商品、也成了我這個小資女必備的生存指引。(疑!難道不是貪小便宜?) 陪我度過青春的時光 「叮咚!歡迎光臨!」高中時我和同學總是在中午到便利商店,買一瓶無糖純喫綠茶,趁著午休,躲在樓梯間說八卦聊心事,彷彿那就是姊妹們最高級的下午茶時光;大 …
閱讀全文
閱讀全文